白酒是一部中国生活社会史

  •    中华酒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从古至今,上至帝王将相,达官贵人,下至市贩走卒,黎民百姓,他们的日常生活无不
       中华酒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从古至今,上至帝王将相,达官贵人,下至市贩走卒,黎民百姓,他们的日常生活无不烙下“酒”的印记。在各种社会活动中,从军事政治、到经济文化,再到宗教民俗等,所有活动几乎都离不开酒。“酒”成为人们参与生活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和道具,形成了深厚的“酒文化”,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。
    酒文化的历史演变
     
        远古以农耕为主,生活水平整体不高,酒被视为神圣,非祀天地、祭祖庙、奉嘉宾而不用,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尚俗和风格。而民间遇到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、庆功祭奠、奉迎宾客等重要活动才会使用,酒成为古代社会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用品。
     
        而后酿酒作坊盛行,酒品开始从“士大夫”阶层走进民间生活,各个朝代文人骚客的“酒故事”或记载演绎,写进史书,或吟诗作赋,抒发情怀,脍炙人口,譬如“鸿门宴”、“杯酒释兵权”、“曹操横槊赋诗”、“李白斗酒诗百篇”、“武松十八碗景阳岗打虎”等等,不仅成为“酒文化”的经典佳话,而且被赋予了谋略、智慧、胆识、传奇、高雅、浪漫、诗意的色彩,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酒文化魅力。
     
        新中国建立以来,酒文化在国家政治、军事、外交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,国家领导人关于酒宴社交的“趣闻轶事”被广泛传播。建国初期,国家一度把白酒作为战略物质对待,领导人高度重视,亲自指导。1976年,“四人帮”倒台时,北京城的白酒抢购一空,家家户户无不举杯相庆。这个时期,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政治色彩。随后,全国响应号召,掀起了“工农兵学商,一起建酒厂”、“要当好县长,先办酿酒厂”的大干快上风潮,酿酒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。老百姓无酒不成礼,无酒不成俗,无酒不成席。“酒文化”在产业发展的推波助澜下,大大丰富了民间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。
     
        改革开放以后,市场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,酿酒产业得到繁荣壮大,政务商务活动日益频繁,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。这个时期,酒类营销开始大行其道,“酒文化”的挖掘、丰富、创新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。从名称类别上出现了“老名酒、新名酒,国酒、省酒、市酒,机关用酒、军用酒、XX指定专用酒、定制酒、民酒、家酒”等等;从香型类别上有了“浓香、酱香、清香、芝麻香、老白干香”等等;从酒桌流行语上更可以看到酒对生活的渗透,譬如“借花献佛,先干为敬”、“宁伤身体不伤感情”、“能喝二两喝半斤,这样的干部最放心,能喝半斤喝八两,这样的干部要培养”、“感情深,一口闷,感情浅,舔一舔”等等。“酒文化”已经不再专为帝王将相,政治军事、经济商务等“大事记”服务,它已完全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,成为一种民俗和风尚,为“和谐社会”的建立做出贡献。
     
    白酒企业的“病态思维”
     
        既然是“文化”,就会出现观点的多元化和传播的多样化。作为体现中国生活社会史的“酒文化”,不可避免就会暴露出社会的种种“病相”,使我们看到具有“中国特色的生活社会史”的另一面。
     
        “唯上论”是白酒的第一种病态思维。
     
        越来越多的白酒创新品牌,包装豪华,设计高档,定价高端,他们眼睛里只盯着达官贵人,富商豪强,这种所谓“贵族酒文化”是不健康的。成功的白酒应该做最大的大众消费品牌,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,而不是只为部分权贵服务的超高档酒。这种酒文化扭曲的是社会价值观,用酒来放大和加强了社会“等级、身份、面子、尊贵”观念,它塑造和传播的不是先进文化、高尚文化,是在制造“不良文化”。目前来看,高档酒的群雄逐鹿对行业发展不利,失去的是群众基础,丧失的是未来更大市场。毕竟高档白酒的市场空间有限。酒企应该考虑走下“高贵神坛”,踏踏实实研究现代消费者的心理,做大众喜欢的“民酒”、“民牌”,推销老百姓容易接受的“酒文化”和“生活社会价值观”。只有使根植民间的“群众酒文化”遍地开花,酿酒产业才能真正健康、持续地发展壮大。
     
        “商业价值宣传太多,生活价值宣传太少”是白酒的第二种病态思维。
     
        中国“酒文化”与“洋酒文化”不同。西方人饮用葡萄酒反应出的是对酒的尊重,讲究观其色、闻其香、品其味,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。在西方,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,为了欣赏酒而饮酒,为了享受美酒、享受生活而饮酒,西方人更注重生活价值。而白酒尤其高档酒,在人们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工具,牌子多硬,价格多少,档次多高,与谁喝?有什么作用?喝酒的目的很复杂,为了面子、荣誉、财富、事业、交际等酒以外的因素而喝酒,许多时候,喝酒成为了一种不得不做、推脱不掉的工作和负担。
     
        在推广上,白酒广告很少宣传酒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和生活价值,大量宣传的是悠久的酿酒历史,古老的窖池文化,高贵的品牌尊荣。在这种推广氛围下,酒文化实际上更多地渲染了它的历史文物价值、商业功利价值、社会身份价值,而“美酒生活的价值”几乎没给人留下任何印象。所以,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。从这一点上说,白酒推销的“价值观”有问题,是扭曲和病态性的,这种酒文化从长远看是站不住脚的。白酒行业应该深刻反思这种宣传推广理念。
     
        让“酒馆”传播“中国生活社会史”
     
        如今,西方的咖啡馆开遍全世界,有力推动和弘扬了咖啡文化;而中国的茶馆也遍地开花,对向全世界推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,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     
        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工艺的白酒,如何真正体现和传承“一部中国生活社会史”呢,又如何走向世界呢?
     
        “酒馆”应该担当这一使命和责任。当“酒馆”像现在的专业茶馆一样,雨后春笋般繁荣崛起时,酒文化才能真正走上积极健康、持续发展的轨道。
     
        “酒馆”既是一个品酒、饮酒的饮食场所,也应该是一个传播“中国生活社会史”的地方,是一个弘扬文化的最佳场所。“酒馆”不同于大酒店,它以品尝美酒为主,尊重美酒本身价值,并佐以小菜,不仅可以小酌慢饮,放松心情,缓解压力,也可以谈谈生意,论论感情,漫无边际聊聊历史、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体育等感兴趣的话题,给人一种文雅、轻松、自然的氛围享受。
     
        酒文化既要传承,又要与时俱进。白酒不但要在产品上创新,还要在文化传播形式上创新。酒文化的创新不是去模仿西洋的“绅士风范”,也不是去效法野性奔放的“牛仔精神”,而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宣扬一种东方大国的“和谐智慧”、“君子之道”、“儒家风范”。“酒馆”的诞生,是以一种更加合适的载体,让世人真正感受和传播中国的生活社会史,以一种更加文明、时尚的方式,去宣扬、布道、传承灿烂的中华文化。